亿嘉和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亿嘉和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7-16 05:30:43 |   作者: 上海五星体育在线高清直播

公司作为机器人智能应用服务商,主要是做特种机器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智能化服务。公司以电力行

  公司作为机器人智能应用服务商,主要是做特种机器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智能化服务。公司以电力行业特种机器人为发展核心,通过推进实施“机器人+行业”全面发展战略,成功覆盖商业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新行业领域,帮助更多行业客户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精密化管理。

  公司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以及各细致划分领域的智能化投入紧密关联。在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以及各行业领域大力开展智能化建设的一同推动下,公司业务有着良好的发展机会。

  2021年12月,国家工信部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世界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种类型的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

  2023年1月,国家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明显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能力显著地增强,并具体列明了一批重点领域,如能源、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开展从机器人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到模式推广的系统推进工作。

  我国现已进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阶段,以国家政策支持为基础,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同时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得力助手,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都处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黄金时期,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

  自2009年5月,国家电网坚强智能电网研究工作组编制《自主创新、国际领先坚强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告》首次提出智能电网概念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均将智能电网建设作为电网建设的重点内容,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电网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但离智能电网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率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智能电网仍是电网建设持续投入的趋势和方向,人工智能将在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能源领域,要研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巡检、操作、维护、应急处置等机器人产品;推动企业突破高空、狭窄空间、强电磁场等复杂环境下的运动、感知、作业关键技术;推广机器人在风电场、光伏电站、水电站、核电站、油气管网、枢纽变电站、重要换流站、主干电网、重要输电通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场景应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22年4月颁发《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提出电力企业应当加强线路带电作业、无人机巡检、设备状态监测等先进技术应用,优化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模式。

  在2021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国家电网公司披露,“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重点利用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着力提高配网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根据公开信息,国家电网2023年将加大投资,2023年总体投资规模将超过5200亿元,创历史新高。

  根据《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重点建设内容包括三大方面:(1)加大配网建设;(2)提升电网“输、变、配”环节智能化水平;(3)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节奏。明确投资的主要方向包括电网的智能化与数字化、特高压建设及柔性输电技术、储能和配网智能化四部分,均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构成。

  在上述政策及行业战略规划的背景下,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将成为智能化电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开始在电网应用,江苏电力公司作为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及智能运维示范基地,率先在全国开展配电网智能化改造,带动了巡检机器人在各省市地区的应用和推广。经过多年应用和市场培养,目前,巡检类机器人产品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客户对该类机器人已有充分的认知,且接受程度较高,行业内的竞争格局也已基本稳定,集中在公司在内的国内少数优质企业之间。

  另外,公司在行业内率先从巡检智能化突破到带电作业智能化,开发并推出了作业类机器人产品,助力电网智能化从“智能感知”走向“智能作业”。目前,在操作机器人领域,公司在技术、业务发展等方面上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随着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必将带来大量住宅、商业、办公、公共区域、交通枢纽等空间领域对环境清洁及维护服务的需求。同时,伴随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社会公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不断提升,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标准也逐渐提高。

  传统人力保洁模式中存在的劳动力短缺、人员老龄化、人员管理难、清洁质量和效率管控难、人力成本不断提升等问题,已使其无法适应未来的市场发展和管理要求,高效智能、专业化、精细化、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成为行业的共同选择。

  随着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以及低速无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组合式清洁模块系统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国产化替代率逐渐提高,商用清洁机器人的性能与功能不断成熟完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产品形态、应用场景也逐渐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成本也不断降低,进一步推动了机器人代替人的行业发展趋势,促使整体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提升,行业入局者逐渐增多,竞争格局也在不断演变。就全球市场而言,商用清洁机器人目前处于快速应用推广阶段,整体应用率并不高,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商用清洁机器人具备广阔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和市场空间。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指出,要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底,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数据,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82.4万辆,同比增长61.6%。近两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亦高速发展,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市场发展已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增长42.4%和44.1%,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例达到28.3%,较2022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6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保有量均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给配套充电设施的建设及管理等工作带来一定挑战。铺设私人充电桩所涉及的质量管控薄弱、安装与运维管理缺失、电网负荷过重、充电设施长期闲置等问题,成为行业的痛点和难点。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严格落实新建居住社区配件要求,新建居住社区要确保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创新居住社区充电服务商业模式,鼓励“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等新模式。2023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在既有居住区加快推进固定车位充电基础设施应装尽装,优化布局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在新建居住区严格落实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确保固定车位按规定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满足直接装表接电要求。鼓励充电运营企业等接受业主委托,开展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统建统服”,统一提供建设、运营、维护等服务。另外,国内不同的省市地区,也都颁布了具体规定以推动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并规范充电设施建设,如苏州市于2022年2月颁发的《苏州市居民住宅小区电动汽车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中规定,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应100%具备充电设施安装接入条件,应按不低于车位总数的30%配建充电桩;南京市于2023年1月1日施行《南京市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要求新建居民区规划配建停车位应100%预留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安装条件,并按不低于规划配建停车位的20%配建充电设施,且应具备有序充电功能;2023年4月7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对居民小区公建桩的用电价格执行居民用电平均电价水平;2023年5月25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鼓励民营企业投建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

  公司推出的智慧共享充电系统,是行业内创新型的解决方案,通过机器人调度系统控制共享充电桩在导轨上移动,将“搬运”机构和“充电”机构分离开,解放原先强制绑定的充电桩与车位,实现停车场车位充电服务共享全覆盖,从“车找桩”到“桩找车”的转变,大幅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对于电网而言,该系统能够大幅度降低线缆等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通过和供给侧互动,能够更合理利用谷时电力,实现削峰填谷,提升效率;对于开发商而言,使用该系统不仅可满足政策的管理要求,同时能有效降低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成本;对于用户而言,无需再自行购买、申报安装、维护充电桩设施,节省时间、资金、精力成本;另外,在充电基础设施及物业管理方面,该系统可以支持“统建统服”,即统一提供建设、运营、维护等服务,降低小区安全风险,提升管理品质。

  新一轮以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和产业运行方式变革在不断推进轨道交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交通运输向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和国际化发展。轨交行业投资不断增加以及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大背景,为智能机器人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机遇。

  根据交通运输部披露数据,截至2023年7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公里。

  随着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的持续扩大,设备设施的数量日益增长,日常运维检修工作量倍增,轨道交通运营维护面临检修人员及场地配置紧缺、检修任务重、检修劳动强度大、作业周期长等问题。轨道交通目前常规的运检方式中,人工方式所面临的效率较低、漏检、工作环境恶劣、人员老龄化和人力短缺等问题突出。另外,随着运营压力增大,天窗期时间压缩,轨道交通设施运检困难的情况日益突出。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产业及技术的不断成熟,轨交行业内采用机器人对轨道和隧道进行检测的方法开始兴起,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使用机器人替代或辅助人工进行运检,轨道交通运检的智能化水平正在逐步提升,市场空间广阔。

  公司作为机器人智能应用服务商,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智能化服务,充分融合移动、感知、操作、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机器人相关技术,面向电力、商业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提供多样化的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产品主要分为操作类机器人、巡检类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智能化系统及解决方案、消防类机器人,具体如下:

  室外带电作业机器人应用于10kV高压线,通过双臂协同操作,搭载自主控制算法,实现感知、决策、执行全自主,可在不停电状态下实施支线线路的引线搭接任务,代替人工完成高压线的剥线、穿线、搭线、紧固线夹等复杂带电作业工作,解决高空、高压、强电磁辐射、危险机械性伤害、高空作业坠落、触电、电灼伤亡等高危险性的带电作业问题。

  新一代室外带电机器人由机器人本体、操控终端、智能作业系统以及智能工具组成,其作业场景、作业功能、手臂负载能力、末端感知精度等均较上一代做了大量的升级,进一步突破了带电作业的环境限制。新一代室外带电作业机器人的业务类型由单回路搭接、断线业务扩展到更多复杂作业场景,可开展双回线路搭接、旁路作业、更换绝缘子、安装过电压保护器等作业任务。同时,产品具有人斗快换、主从遥操、多末端智能工具可换、创新扁平化机身设计等特点。

  室外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能够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的效率和精度,减少停电事故及次数,提升供电可靠性。室外带电作业机器人产品目前由公司参股子公司国网瑞嘉(天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进行经营。

  智能操作机器人集操作、巡检于一体,具备全自动作业能力,用以执行标准化操作、应急操作及巡检任务,能够在复杂高危场景下稳定作业,适用于电力、轨道交通、石油石化、煤矿钢铁等全行业全场景无人值守的工作环境,满足无人运维及巡检需求。以电力系统开关室/开关站场景为例,该产品可执行室内开关柜的操作、巡检一体化作业,平台远程下发指令后,

  机器人即可就地完成紧急分闸、保护装置操作、倒闸等操作任务,实现设备状态切换,有效缓解电力运维人员的工作压力,

  室外巡检机器人E100主要应用于变电站所、冶炼电厂、工业园区等场景,执行全天候自动巡检任务,通过多元感知融合、定位导航、智能路径规划、算法视觉识别等技术实现设备缺陷检测、表计数据识别、环境监测、自主绕避障、语音对讲等功能,全面替代人工实现远程巡检,提升智能化运维管理水平。

  2018年下半年,公司另行研发推出的小型化室外巡检机器人产品E300,采用了更先进的3D定位与构图技术以及更灵活的云台技术,激光数据传输性能大幅度提升,产品体积、重量大幅缩减,有效延长了机器人续航时间,提升了运维效率。

  室内巡检机器人A200主要应用于电力配电站、电网配电房、开关室、电厂配电室等场景,可执行全天候自动巡检任务。通过搭载的可见光相机、红外相机和局放传感器等模组,应用多元感知融合技术、磁钢片定位导航、视觉识别、特高频等,实现表计数据识别、设备缺陷监测、环境监测、人员识别、语音对讲等功能,及时发现生产运行风险,全面替代人工实现远程巡检,提升智能化运维管理水平。

  室内巡检机器人产品SA200,机身更加小巧、轻便。其模块化的设计能实现客户对于产品功能的可定制化选择,降低了现场运维难度,提升了机器人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产品配置了人脸识别及温湿度检测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站所安全管制水平和立体式温湿度检测能力。

  室内轮式巡检机器人产品SI100,相较于前述两款挂轨式巡检机器人,该产品无需搭建运行轨道,可实现实时自适应地图构建并自主行走,具备图像识别、局放检测、红外测温、噪声检测和SF6气体检测等核心功能,并可自主采集数据、避障、充电等,全面替代人工实现远程巡检。

  立体巡视系统,集成机器人、无人机、巡视主机、智能分析主机、高清视频摄像机、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声纹等智能设备,搭建多纬度、全面立体的联合巡检平台,可应用于变电(包括特高压交流变电站站端)、输电、配电、钢铁厂、光伏电站等多种场景领域。自动采集设备外观、标记、状态指示、设备及接头测温等数据,进一步提升巡检效

  率和应急响应速度,降低运维人员工作量,保障现场作业安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及全方位的巡检工作。

  无人机自主飞行巡检系统包括智能机场、无人机等设备,可对输电、变电、配电线路运行状态开展多维度智能分析和预警。该系统具备自动飞行巡视、自动返航充电等功能,可实现全天候自动化巡检,进一步提高巡检效率和运维质量。

  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石化、燃气、钢铁等行业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复杂危险环境,该产品达到II类防爆最高等级要求,满足IP66防护等级,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通过机器人全自主巡检,识别设备缺陷故障、环境安全隐患、违规行为等问题,及时发现生产运行风险,降低人员工作强度和危险系数,提升智能化运维管理水平。

  车辆检测机器人应用于轨道交通行业,利用光学图像识别、视觉AI、声纹识别等技术,有效识别车体设备出现的松动、丢失、异物、破损、状态异常等故障缺陷,代替人工完成巡检任务,有效解决传统人工巡检任务重、检测难、漏检多、数据管理不全面等问题,实现列车检修的降本、提质、增效,及时和全面地消除列车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左到右依次为:鲲鹏J30室内商用清洁机器人、鲲鹏J40室内商用清洁机器人、麒麟J110室外商用清洁机器人)

  公司商用清洁机器人主要分为室内鲲鹏、室外麒麟两大系列,面向国内和海外商超、写字楼、交通枢纽、园区、公园景区等商业客户,充分融合机器人、AI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清洁,增强清洁品质、提升清洁效率,建立数据化、智能化的管理运营模式,有效解决人工清洁面临的劳动力短缺、人员老龄化、人员管理难、清洁质量和效率管控难、人力成本不断的提高等痛点和问题。其中:

  J30清洁机器人,主要用于解决通道狭小、清洁面积小的办公室、物业公寓、零售商超等场景,可以搭配商品陈列用于商品促销展示。

  J40清洁机器人,主要用于室内写字楼、商场、轨道交通等地面清洁需求。产品集多种清洁功能于一体,具备自动规划清扫路径、AI垃圾主动清扫、自动充电等功能,可灵活适应各类环境。

  J110室外清洁机器人,主要用于户外半开放场景,如园区、小区、公园等路面清洁。产品集自动定位导航、自动规划、自动垃圾识别、自动垃圾打包等功能于一体,灵活小巧,可适应室外各种地形地面。

  针对新能源充电市场,公司创新性推出了智慧共享充电系统。自2022年6月该系统首次在江苏省苏州市成功试点应用后,现已在无锡、常州、北京、南京、银川等多地建设投运。智慧共享充电系统包含智能机器人、共享充电桩、运行轨道以及运营管理平台等部分,利用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调度算法,通过机器人将空闲充电桩搬运到指定车位供车主充电。

  该系统具备以下主要优势:突破传统“一位一桩”的模式,通过机器人实现充电桩和车位的分离,从“车找桩”变为“桩找车”,为用户提供充电便利性;通过共享充电基础设施的方式,降低整体建设以及基础设施成本,实现最优的投入产出比;通过整体的有序充电规划,避免无序同时充电对配网带来的冲击,降低配网增容的压力。

  设备健康度管理系统可以为电气设备提供24小时不间断监测、故障早期预警,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设备健康度管理系统基于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结合最新的声纹采集与噪声滤除技术,实现利用声纹对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实时定性评估。同时,利用声纹数据频谱与特征的异常特征,进一步实现局部放电、重过载、高压过励磁、机械松动等类型故障的预诊断。最后,将声纹监测数据与其他监测数据相结合,构成故障从“萌芽—发展—形成”的全过程、全阶段监测与预警体系,提升“早发现、早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水平。该系统已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实验室的第三方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经受户外的恶劣天气以及站内的复杂电磁环境,对于各频段信号都有良好的采集效果,可以精确获取目标设备的声音特征。

  公司消防类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高喷智能灭火机器人、自主导航消防机器人、储能站消防机器人等,主要面向消防应急救援领域,客户群体除应急管理部门外,还包括重视消防安全隐患的电网系统客户,以及电厂、大型化工类企业等,可应用于变电站、特高压站、储能站、城市综合体、石油石化等场景。

  自推出消防类机器人以来,公司消防类机器人已从传统的遥控操作模式发展到半自主/全自主控制模式,可代替或辅助消防救援人员开展火灾处置工作,保障消防员的安全,提升抢险救灾的能力。

  公司高喷灭火机器人采用全自主+远程遥控方式,通过多种传感器完成对火灾环境监测、定位及自动导航等功能,可以第一时间自动响应火情报警,并且通过搭载的水、泡沫、干粉等灭火介质进行火情压制及灭火,有效开展早期火灾处置。

  公司对消防机器人产品持续进行功能及可靠性的升级优化。2022年,针对高喷消防机器人新开发了超声波避障功能、灭火间隔双确认功能,并优化了无线充电模块,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安全保障及使用体验;对消防灭火机器人优化了水枪功能,提高了灭火及降温表现。报告期内,公司亦紧跟客户需求,积极探索,持续开发消防机器人的更多应用场景。

  公司供应链中心负责公司生产经营所涉及的物资与服务等相关的采购工作。研发阶段,供应链中心参与物料选型、DFM评审、工艺优化、组织商务谈判、技术交流、推进模块化设计等工作,保障后续转量产的可制造性、可供应性与成本优化需求。量产阶段,为了保障量产交付效率,公司会根据对订单需求变化的判断,结合采购周期、市场波动情况,通过定制化采购、委外加工、通用标准件采购相结合的模式,对关键物料及常规物料采用滚动策略备料,控制合理的库存水平,并采取集中采购、按需分批交货的模式,以灵活有效地保证顺利生产、保障货期,并维持产销平衡。

  公司供应链中心根据销售订单及研发、生产部门的需求制定采购计划,按照采购管理程序进行审批确认后实施采购。公司制定了完整的供应商开发及采购管理办法。在日常供应商管理中,对供应商的选择和导入实行评审小组制,由供应链中心协同公司研发中心、品控部等多部门对供应商进行考察评审;从质量、交付、成本、服务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考核,并跟进绩效改善结果,对重点供应商进行QPA审核辅导、定期召开QBR会议。

  报告期内,公司供应链中心亦紧跟公司发展规划,提前开发储备供应商资源,及时盘点优化供应商资源池,同时与重要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推进供应链生态圈的打造。未来,公司将持续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保障交付安全与及时性,推进采购成本优化,构建供应质量防线,不断的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公司主要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业务规模及市场需求情况,公司也会进行策略备货,以缩短交货时间。报告期内,公司制造部门持续开展工艺优化创新工作以及管理优化创新工作,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结合公司供应商资源优化、研发技术升级等措施,促进提质增效降本,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客户体验,满足客户需求。

  公司产品零部件主要通过外购或外协加工方式取得,因此制造部门主要负责产品的组装、测试等工作。制造中心根据公司订单需求、销售计划、产品库存等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负责产品的组装及测试。制造采取柔性生产模式,实现生产计划可结合订单情况、项目实施情况等进行快速调整,随需应变,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包括电网公司、发电企业及其下属企业等,公司主要通过公开招投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获得项目订单。公司营销中心负责招投标信息的收集、市场拓展、项目投标及合同签订等工作。

  公司新拓展商用清洁机器人业务面向国内外市场,由公司清洁机器人事业部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市场拓展、合同签订等工作。销售模式以大客户直销和渠道销售为主,也包括租赁等商业模式。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2年度,受宏观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在2022年底的储备在手机器人订单较往年有所下滑,2023年上半年电网行业的机器人项目订单尚未充分释放,且订单的执行交付并确认营收需一定周期;公司在商用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新行业领域的业务处于拓展提升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营收。由于上述因素,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费用成本占比提升,净利润为负。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入推动电网、商用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多领域业务全面发展,以实现经营业绩的尽快修复。

  1、持续深入机器人基础平台及技术研发,推动AI技术应用,巩固提升技术实力

  公司依托布局在南京、深圳等地的技术力量,将前沿技术与产品开发相互协作、相互驱动,进一步深入开展机器人算法平台、机器人中央控制系统、定位与规划控制系统等基础关键部件和机器人子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并进行硬件平台的开发验证,逐步搭建公司软硬件及算法等全方位的标准化平台系统,统一设计基础,提升产品开发效率和产品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持续加强对定位与规划控制系统、机器人中央控制系统、三维导航等基础系统平台的研发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多模态大模型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建立并发布一种基于多模态超融合技术的大模型YJH-LM。YJH-LM可用于执行语音交互、图像识别、任务生成等任务,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机器人应用相结合,帮助公司机器人实现语音控制自主生成任务等多种机器人的自主工作功能,使机器人更加聪明,更加智能地执行任务,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技术及产品实力。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授权专利276项(其中发明专利95项)、软件著作权136项,另有数十项非专利核心技术,公司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体系。

  报告期内,针对商用清洁机器人、智慧共享充电系统、车辆检测机器人等多款新产品,公司积极开展试点应用、客户开发、渠道建设、市场开拓等工作;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及用户体验,公司积极探索操作、巡检、消防等机器人产品在钢铁、煤炭等新行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拓展产品功能及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和公司竞争力,推动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

  为满足公司全面发展的战略要求,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内部事业部管理体系,充分授权授责,激发电力、商用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各个业务团队的创业热情和自我驱动力。同时,公司整合产品、研发、交付、职能等平台性资源,化整为零,为各业务单元和事业部提供专业标准的运作支持,以统一化的平台机制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公司始终围绕满足客户需求,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不断夯实质量根基、建立并持续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交付运维及供应链系统等方面持续开展质量培训、质量专项提升活动,实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目标。同时,公司通过一体化业务管理平台,采用项目和设备档案两条线索,整合各业务领域资源,记录和管理各业务领域运行数据和过程信息,实现对营销、研发、工程、生产的统一管理,提升公司流程优化和管理水平,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三、风险因素

  公司在电网领域的业务发展,受国家政策、宏观经济环境、电网公司经营战略及需求等方面影响较大。如果未来国家宏观政策、行业政策、宏观经济环境等发生不利变化,则将对公司的业务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公司将积极跟进国家政策,关注电网规划及发展动态,及时开展战略研究及产品、业务规划,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同时积极拓展更多业务领域及产品应用市场,减少政策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机器人应用市场的规模及市场需求也不断的提高,随着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除现有的竞争对手外,其他新兴机器人厂商数量将快速增长,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已经积累了多年的技术、市场、品牌、人才等优势,取得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地位,但未来公司如果不能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功能丰富、市场拓展、成本及质量控制等方面持续突破,强化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可能导致公司竞争力下降。公司将坚持产品、技术领先的竞争策略,深入挖掘并充分理解市场需求,加强与客户的深度合作,强化产品创新,同时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先进、品质精良的品牌竞争力,巩固并不断的提高公司优势地位。

  产品应用领域方面:虽然公司已积极延伸产品应用领域,开始向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商业清洁等领域拓展,并推出多类机器人产品及智能化解决方案,但目前公司新产品业务处于发展阶段,公司特种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仍主要应用于电力领域,主要客户群体为电网系统企业。若未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系统收紧对相关智能化产品的投入,导致对特种机器人需求降低,公司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公司业务区域方面:尽管公司业务范围已从江浙沪市场拓展至全国各个省市,但总体看,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江苏、浙江等华东地区的占比仍较高,依旧存在地区分布较为集中的风险。若未来江苏、浙江等华东地区电力行业投资政策发生变化,或是公司无法进一步提升其他区域市场的营收份额,公司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下游客户销售方面:目前公司主要客户仍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所属的各级电网公司以及从事电力系统相关业务的企业。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系与电力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相关。虽然公司已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是,如果未来电力系统的相关产品价格出现巨幅波动,市场需求格局发生变化,或者公司产品的性能或技术服务不能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则有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将持续深耕电网市场,加强全国区域项目开发,做强做稳电网内业务,同时大力拓展新行业,不断提升其他行业的经营规模,实现公司的多元化发展,降低集中度较高风险。

  近年来,随着公司经营发展,产品线及业务领域及不断扩张,公司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更趋复杂,对公司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不能根据经营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模式、管理体系,并搭建有效的管理制度、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可能影响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公司将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及时并稳步推进组织调整、体系优化、流程精简等变革工作,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率,以有效解决快速发展带来的经营管理风险。

  为实现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公司不断进行产品及技术创新,并已在商用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新的市场领域推出机器人产品及智能化解决方案,未来公司也会不断开发新的业务领域,挖掘更多业务增长点。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及新业务领域的探索,受到技术方向偏差、市场判断有误、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存在新产品研发未达预期、新产品应用效果不佳、客户及市场拓展未达预期等风险,从而影响公司业绩。公司将根据战略发展需求,充分深入地进行政策、行业、市场、技术、客户需求等全方位的调研及论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合理调配资源,及时制定和调整应对措施,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团队的能力和专业素质,确保产品创新和应用效果的提升,加强产品研发及业务拓展,以降低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营风险。

  公司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技术的研发、产品的迭代以及功能的丰富,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不断对产品进行技术升级与更新迭代、丰富产品功能并积极延伸产品应用领域。但未来如果公司未能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及市场的发展趋势,或因研发能力、研发条件和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不能按计划开发新产品,或者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在性能、质量或成本费用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或者未能及时对公司核心技术及产品进行升级优化,无法满足客户要求,将面临竞争力下降的风险。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经建立了较成熟的研发体系,并拥有具备较强研发创新能力和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公司将充分利用上述优势,保持研发投入水平,积极搭建基础技术平台,探索前沿技术布局,积极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保障公司持续创新能力。

  公司的特种机器人以及相关软件系统等智能化产品,涉及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已通过申请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形式加以保护,同时公司通过签订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等形式对公司产品技术等加以保护。但由于公司申请的专利中尚有部分未获得核准,其他未申请专利的非专利技术亦不受专利法的保护,易被泄密和窃取。未来公司不能排除人员违反职业操守泄密的可能或者核心技术被他人盗用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发展。公司将持续开展内部保密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方式、权限管理、隔离机制等多重手段,确保信息安全,同时加强员工保密意识以及法律认知的培养,并积极通过法律方式保护公司技术秘密,降低失密风险。

  此外,近年来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已建立了一支较为稳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然而,考虑到未来公司规模的逐步扩大,服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宽以及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公司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仍会保持较高水平,而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导致市场对上述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引进符合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或是发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公司的长期经营和发展。公司将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激励等各项措施的优化升级,不断引进并优化人才团队,确保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

  电网客户主要以招投标方式进行物资及服务采购,招投标过程会受到各类不可控因素影响,包括市场情况、招投标条件、标书规定的竞标者资质及其他竞标者的竞标条件等,因此公司通过招投标所获得合同的数量、金额和毛利率水平等方面都会有所波动,从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公司将加强在产品性能与功能、成本、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的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同时设定合理投标方案,降低投标风险。

  近年来,公司应收账款金额随着业务发展不断提高。虽然公司应收款项客户主要为电网各级电力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及其下属企业,上述企业资信良好,应收款项质量较高,但如若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客户延迟或拒绝支付货款,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而发生坏账损失,将会对公司的带来一定的压力。公司将持续监控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加强客户沟通及催收力度,并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考核,以实现应收账款及时回收。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并长期致力于智能机器人及其核心AI技术、软硬件标准化平台以及机器人各类功能部件等领域的技术开发。目前,公司已经在视觉技术、自主导航技术、环境感知技术、AI算法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等方面建立了丰厚的技术储备,并已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和研发管理体系,自主搭建了各类机器人产品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了一系列专有技术以及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巡检、运维分析、智能化操作、智能消防、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应用需求,快速整合技术资源,实现新领域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报告期内,在持续深入开展定位与规划控制系统、机器人中央控制系统、三维导航等基础系统平台研发工作的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多模态大模型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推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机器人应用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在人机交互、任务生成、任务执行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形成更好的用户体验,提升产品开发效率和产品能力,进一步巩固公司的技术及产品实力。

  基于多年产品、技术和行业应用经验的积累,公司在智能化领域,尤其是特种机器人领域建立了体系化的技术标准和人才结构,为公司在特种机器人行业细分领域拓展,以及深入拓展轨交、新能源充电、商用清洁等新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技术方面,公司积累了大量与机器人相关的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采集信息融合、机器人定位导航、规划与控制、图像与声纹识别、人工智能、数据处理、机器人智能化操作等,进而确保了公司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功能应用需求,快速整合技术资源,开发出新功能和新产品;在市场方面,公司已经建立市场调研、需求分析、产品可研认证等市场体系,并积极储备各个行业的新产品项目;在企业产品开发与项目实施流程方面,公司一方面努力推行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和软件平台化,另一方面,公司将业务流程与行业供应链和行业规范等相结合,以快速适应行业发展特点,提升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有效性。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授权专利276项(其中发明专利95项)、软件著作权136项,另有数十项非专利核心技术,公司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体系。

  为了增强机器人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公司持续引进业界高端核心技术人才和研发管理人才;同时,公司依托人才优势,打造了“以人为本”的研发管理平台,不断提升核心技术骨干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逐渐夯实公司的核心人才资源。

  为保持行业领先性,公司一直持续进行产品升级和新产品开发,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性能。

  (1)在产品策略方面:公司已形成以单品特性为卖点,以解决方案为优势的市场策略。不仅注重产品本身的市场需求、性能规划,同时更加注重产品与客户实际业务的契合度。公司已经打破了行业局限性,将操作、巡检等功能复制衍生到电力、消防、石化、钢铁、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初步实现了跨领域、多元化的战略布局。

  (2)在产品种类方面:基于多年来对机器人技术的积累和沉淀,公司产品已涵盖多个行业的不同应用场景,品类结构全面丰富且产品性能优秀。

  公司的智能操作机器人、室外带电作业机器人产品,标志着公司机器人产品技术实现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战略性突破,奠定了公司在行业内操作类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地位。

  公司巡检类产品涵盖了室外、室内等多种应用环境,并可根据客户需求自由选择空中巡检、地面巡检,或“空+地”全方位立体巡检方案;另外,公司2022年推出的车辆检测机器人、防爆巡检机器人,进一步丰富了公司巡检类产品品类,拓宽了巡检类产品的应用场景,同时有力推动了公司在轨交、钢铁、石化等行业的业务发展。

  公司消防类机器人系列产品,可应用于变电站、电厂、工厂、储能站、特高压站、城市综合体、石油石化等多种场景,其中智能灭火机器人,具备环境监测、火源识别、自主灭火等功能,能有效处置前期火情,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公司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智慧共享充电系统等新产品的推出,更逐步推动了公司多元化发展进程。

  (3)在产品性能方面:公司持续进行产品的深度开发和优化,不断升级、完善设计和技术方案,提升产品的性能,公司各类产品均已多次迭代升级,产品的整体稳定性、功能优越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不断突破,综合能力已达行业内较为领先水平。

  公司现有管理团队、技术团队、服务团队具备行业多年从业经验和项目经验,熟悉行业设备标准化体系、用户实施流程及规范,以及行业技术、运维管理需求。据此,公司制定了与行业发展相匹配的战略目标,确定公司发展定位和实施计划。同时,公司制定了产品标准化体系、工程实施规范以及运维服务工程的流程和安全规范等,规范产品生产与交付,确保工程安全施工、运维服务安全有效。通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和挖掘,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基础,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信誉和品牌效应。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挖掘客户痛点、竭力提升产品质量、建立完善的客户反馈机制,通过业务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每一个项目。公司通过不断积累行业应用经验,以及在产品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不断的提高,与众多客户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较强的客户粘度,对公司在电网领域内推动更深、更广的业务,以及在电网外推广其他业务均有积极作用。

  经过公司多年不懈开拓与实践,公司销售及服务范围已从江浙沪逐步拓展至全国范围内各省份。依托稳定的客户资源优势,公司不断加强营销服务网络建设,配备了营销、工程、产品三方专业人员组成的高效团队,为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服务,实现了客户服务的快速化、专业化。此外,公司培养了一批高素质营销人才,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了客户经理负责制,并与技术工程师联动配合,全面持续跟踪客户需求、响应客户反馈、闭环客户建议。完善的营销网络、优秀的营销人才、先进的服务理念,保证了客户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服务优势。

  公司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建立了完善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涵盖研发、生产、检验、售后等各个阶段,公司推行一次性把事情做对的“零缺陷”质量管理理念,确保在开发设计、承接订单、原材料采购、工艺设计、产品生产、质量检验、装箱交货、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均得到严格的质量管控。此外,公司加大测试体系建设投入,有效提升测试能力,从产品设计到批量制造,闭环检验产品质量,提升质量管理效率。

  公司已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智能化产品和智能化服务企业标准。公司产品中心统筹管理市场战略分析、产品规划布局及商机发掘、项目管理等各个职能,实现从市场洞察到产品交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研发中心负责制定产品技术标准;制造中心负责产品装测标准;工程运维中心负责施工技术与验收标准。公司还积极推进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为机器人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公司建立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福利政策,全面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和发展通道,结合股权激励、考核激励、亿嘉和书苑培养体系等措施,不断吸引广大优秀人才,培养提升员工综合能力和素质,激发人员的责任心、主动性,增强人员凝聚力,提升团队活力和动力。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本科及本科以上人员占比达79%。高素质的人员团队,奠定了公司的竞争力基础,保证了公司高速平稳发展。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上一篇:【48812】亿嘉和(603666SH):公司消防类机器人可替代或辅佐消防救援人员展开火灾处置作业
下一篇:24小时巡检的智能工友:中建三局自主移动机器人全方位解析

热门产品

热门文章